在川东北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,达州市通川区高擎双拥旗帜金鼎配资 ,“军爱民、民拥军”的深情赞歌在这里久久传扬。通川区曾多次荣获省级“双拥模范区”“双拥先进区”称号,始终将双拥工作视为重大政治责任,坚持“经济国防统筹、发展双拥同步”,用一系列扎实举措和真情付出,奋力谱写新时代军民“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”的动人华章,为强国兴军伟业贡献坚实的通川力量。
建立完善“三大机制”
全面施行“五个优先”机制,构建高效顺畅的双拥工作体系,全面施行双拥工作优先议定、经费优先保障、涉军问题优先解决、军队发展优先支持、军人事务优先办理的“五个优先”机制,建立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军地联动、群众参与”的组织领导体系。
深入践行“六个纳入”机制,将双拥工作深度融入党委议军、党管武装等重要制度安排,出台《通川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职责》等文件,确保双拥工作规范运行。高标准建成覆盖区、乡、村三级的退役军人服务网络,226个示范型服务中心(站)如繁星点缀,严格落实“四尊崇”“五关爱”“六必访”要求,让“退役军人之家”成为退役军人的温暖依靠。
着力推进阵地教育机制,加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力度,依托神剑园、蒲家英烈园等革命纪念场所打造“红色教育矩阵”,精心设置的“军人优先”服务窗口、永久性双拥标志牌以及升级改造的双拥广场、优抚医院、示范社区等,共同营造出浓厚的双拥氛围,“创业示范基地”“就业创业之星”“红色故事宣讲人”“全省模范退役军人”的榜样事迹在通川广为传颂。
展开剩余77%2025年清明期间,红色故事宣讲人黄昌明为驻区部队队官兵宣讲红色故事。丁菡摄
着力打造“三心工程”
打造“暖心”工程办实事。大力推行军地“互提需求、互办实事”双清单制,年均投入500余万元支持驻区部队备战打仗、改善条件;驻区部队倾情回馈金鼎配资 ,近五年投入450余万元积极参与公益事业、基层治理、乡村振兴,实现“需求精准对接、资源双向赋能”。
打造“连心”工程促融合。常态化举办“军营开放日”“军事日”“法治进军营”等活动,推进双拥文化进军营、机关、学校、企业、社区、家庭,“联动45家拥军企业推出‘情暖老兵’服务”被央视报道。抓实国防动员潜力,年输送新兵300余人,建成少年军校1所、全国国防教育基地2处。
军营开放日。王仕强摄
打造“凝心”工程显尊崇。常态化组织情系边海防慰问,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3.1万余张“光荣之家”牌匾,投资4.5亿元建成神剑园二期,打造红色教育新名片,持续开展“最美退役军人”“最美军嫂”评选,让“军爱民 民拥军”的意识深入人心。
倾力解决“三后之忧”
用心铺好“后路”。针对编制少、人员多、任务重等实际情况,推行“八个落实”阳光安置政策,实现安置率、满意率“双百”。创新打造“产业园区+职训基地”融合模式,挂牌成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。聚焦区域“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”,开展“订单式”培训20余场次,培训1090人。积极开辟无人机培训等新赛道,抢占新质生产力就业风口,帮助7人获得无人机国家认证资格证书;大力开发就业岗位1.5万余个,助力10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。
达州市通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授牌。陈以波摄
用情稳固“后院”。常态化开展立功送喜报、走访慰问执行任务官兵家庭,近五年发放慰问金10万余元,解决难题6个;每年举办2次退役军人及军属专场招聘会,多措并举引导退役军人及军属进入公益性质岗位,优化就业结构,推动100余人次军属就业。
用心关爱“后代”。实施军人子女关爱行动,开展“情暖老兵·关爱帮扶”“春蕾计划”“情暖老兵·子女助学”行动,发放资助金2.2万元;开辟军人子女就学绿色通道,解决78名军人子女入园入学问题;选聘优秀教师担任“校园家长”和“成长导师”,护航军娃健康成长。
全面实施“三大行动”
大力实施医疗保障行动。持续开展办好“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”活动,创新打造“一站式零跑腿”医疗结算模式,在定点医院专设“荣军优抚办公室”,实现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、优抚补助“四险合一”同步结算,报销周期由原来的20天缩短,年均减少跑腿1.8万次。设立“尊崇服务窗口”,提供陪诊导诊、免费体检、家庭医生等贴心服务,满意度高达98%,相关做法获省级推广。
大力实施烈属关爱行动。推行“精神关爱+物资慰问+助圆微愿+尊崇礼遇”模式,每年组织烈属参加敬献花篮仪式和“清明祭英烈”活动,邀请烈属代表发言,接受社会礼遇;开展“致敬英烈•情系烈属”专场义诊,为烈属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;开展烈士健在父母关爱行动,建立“一人一册”档案,为老人庆祝生日,让“尊崇英烈、关爱烈属”蔚然成风。
拥军企业免费为优抚对象提供听力筛查。王仕强摄
大力实施困难帮扶行动。积极开展办好“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”活动,创新构建“3+3+3关爱帮扶”模式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推介,提供“一站式”办理服务,每季度开展困难摸底排查,提升帮扶精准度。积极推荐159名“兵支书”进入村支两委,施行“1+19+N”志愿服务模式,提供职业技能培训、专属岗位、学历提升、就业创业等精准帮扶;联动16个行业45家拥军企业(门店)推出拥军惠民专属产品和服务,切实把好事办好、实事办实。
从革命烽火岁月到新时代复兴征程,通川区始终以满格状态推进双拥工作。当荣军专线公交穿梭于大街小巷,当“兵支书”带领乡亲们种出致富果实金鼎配资 ,当校园里响起老兵慷慨激昂的讲述,这片热土上的军民鱼水深情,正汇聚成强国兴军的磅礴力量。(熊军)
发布于:北京市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